新政策、新形勢:房地產前景展望及投資機會分析報告
房地產可以說是最受政策關注的行業,它一頭牽涉GDP、稅收、土地財政、就業、上下游產業,另一頭牽涉千家萬戶的居住空間和生活狀況。針對這個行業,政策發布最為密集,多的時候,中央和地方政府加起來一年能發數百條政策;政策影響極為直接,幾乎所有環節都有政策發力,最為直觀的是,目前很多城市仍有“四限”:限價,限售,限購,限貸。正因如此,這個行業的從業人員,廣大購房者,資本市場投資者,無不極為關注房地產政策的變動。
當前房地產市場銷售較為低迷,內生動力不足,居民消費意愿弱、儲蓄意愿強,不斷延遲剛性購房,或者取消改善性置業計劃。
而從資本市場來看,房地產板塊已處在20多年來的估值水平的最低位區域。從房地產行業指數走勢來看,在2014-2015年的牛市后,一直呈現震蕩盤跌狀態,目前從年線來看,房地產板塊跌勢趨緩。
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房地產行業正處于觸底回升的關鍵時刻,724政治局會議定調房地產行業新形勢,明確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,強調適時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;中央接連出手釋放利好信號,一線城市扎推表態優化房地產政策,鄭州打響省會放松第一槍。
8-9月將迎來政策紅利月,新政策持續落地,房地產前景如何?哪些政策還有松綁空間?未來的投資機會又在哪里?
在此背景下,鈦媒體國際智庫發布《新政策、新形勢:房地產前景展望及投資機會分析》,報告分析了當前房地產市場環境及股市走勢、政策調整趨勢及影響,研判未來房地產板塊的整體趨勢,指出行業有望出現的四類投資機會,幫助從業者以及投資者更清晰的了解房地產市場的新形勢,對后市做出更準確的判斷。
目錄
(一)房地產政策轉向1、政治局定調2、部委跟進3、地方落實(二)政策轉向背景1、市場供求轉變2、房企出險頻發3、地方財政壓力大(三)政策調整趨勢及影響1、認房不認貸,激活核心城市置換鏈條2、降首付,降低購房門檻3、降利率,減緩居民還款壓力4、稅費減免,降低購房成本5、因城施策,突破限購6、優化限價規則(四)房地產板塊整體趨勢1、板塊估值見底、筑底跡象明顯2、政策定調轉向,扭轉下行趨勢3、市場漸進回暖,各城市分化復蘇4、開發模式由高周轉變高質量(五)未來房地產板塊的投資機會在哪里?機會點一:城中村改造相關參與者機會點二:產品品質高的房企機會點三:核心板塊布局的國央企機會點四:先發布局多元賽道的房企
一、房地產政策轉向:政治局會議定調,部委跟進,地方落實
中央密集發聲。7月24日,政治局會議定調房地產行業新形勢,首次明確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,并釋放兩大信號,一是要適時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,政策松綁力度有望進一步加大,二要加速城中村改造,推進城市更新。
政治局會議定調后,中央其他部門也紛紛表態行動起來。住建部提出,要落實好降首套首付、降利率、降稅費、認房不認貸等政策。證監會強調堅持股債聯動,繼續保持房企資本市場融資渠道穩定,這意味著證監會將繼續采取一系列措施,維護房地產市場的穩定和健康。央行2023年下半年工作會議指出,繼續引導個人住房貸款利率和首付比例下行,指導商業銀行依法有序調整存量個人住房貸款利率。
一線城市扎推表態優化房地產政策。政治局會議以后,北京和廣州明確盡快推出有關政策措施,大力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。深圳表示結合當地實際情況,更好滿足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,扎實推進保交樓工作。上海表示堅持因城施策,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,做好保交樓、保民生、保穩定工作。一線城市的密集表態為行業注入了極大的信心。
8月3日,鄭州打響省會放松第一槍,發布新政15條力促樓市,首提“認房不認貸”、首提“穩消費預期”、首提降存量房貸利率,且契稅補貼力度明顯增大,取消了限售,推進現房銷售、試行地下停車位辦理預售等規定。“鄭15條”相關政策政治站位高、落地性強,也意味著新一輪以城市為單位的政策寬松潮正式開啟。
緊隨著鄭州步伐,另一省會城市南京也推出了樓市新政。涉及購房補貼、房票安置、建立“安置房源超市”、優化車位車庫銷售審批手續、提升預售監管資金使用效率等。
預計8月地方政策優化有望加速出臺,一線和強二線城市將快速得到落實。
二、政策轉向的背景:市場、房企與地方財政
1、市場:供求關系發生轉變,需求收縮,房企拿地意愿低,城投拖底項目難入市
根據公開數據顯示,近40年來,中國城鎮住宅存量從不到14億平增至313.2億平,城鎮人均住房建筑面積從8.1㎡增至34.7㎡,城鎮住房套數從約3100萬套增至3.63億套,套戶比從0.8增至1.09。居民基本住房需求已得到滿足,且我國出生人口從2017年以來開始下滑,城鎮化進程放緩,房地產市場已經進入新房見頂后的回落階段。
從房地產銷售表現來看,2023上半年,商品房銷售面積59515萬方,同比下降5.3%,降幅擴大4.4%;商品房銷售額63092億元,增長1.1%,漲幅收窄7.3%。上半年收官的累計數據表現并不樂觀,尤其銷售面積不及去年同期水平。
從土拍熱度看,2022下半年后房地產市場進入調整期,一批民營房企主動退出了土地競拍,土地市場開始明顯降溫。2021-2022年全國宅地流拍率升至18%-20%,近3年宅地成交逐步下滑。
2、房企出險事件頻頻發生,債務問題持續引發關注,Q3還將迎來債務小高峰
萬達7月頻頻出手沖上熱搜,三次萬達電影的股權轉讓共收回超73.8億元,其背后是其不可忽視的償債壓力;昔日房地產龍頭富力地產身陷“被申請破產”傳聞,讓業內外感嘆不已,也又一次給行業響起了預警;素有“保定一哥”之稱的前TOP100房企隆基泰和發布公告,宣布進入司法重整;昔日千億房企泰禾集團宣布股票終止上市;恒大拖延已久的財報終于浮出水面,2.44萬億的負債讓“負可敵國”成為了近期的熱搜詞;世茂時隔一年復牌但股價大跌65.61%,未能如期償還的借貸已經達突破千億元;昔日2000億地產黑馬陽光城退市;碧桂園承認出現階段性流動壓力,仍未支付應該于8月7日支付的兩筆美元債的票息。
一樁樁,一件件很難不引起業內外的關注,在行業的劇烈調整下,很多房企都在面臨著負債以及盈利方面的問題,這些問題的化解還尚需一段時間進行有效出清。
3、地方政府負債率連年上升
根據 Wind 的數據整理,我國地方政府債務率自2018年以來快速提升,年均增長12%,2022年達到125%,政府債務率呈現快速上升態勢。
報告全文請掃描下方“牛鈦師課代表”二維碼免費獲取:
關鍵詞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