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南首推“地質+文旅”科普研學路線
9月27日上午,湖南省地質院“全國科普月”活動啟動儀式暨首條“地質+文旅”科普研學路線推介會在岳麓山舉行。
作為“全國科普月”的重要實踐項目,本次活動以“閱讀山水 石話石說”為主題,打造“地質+文旅”主題展覽區和巖彩畫體驗區;同時,整合湖南省優質地質與文旅資源,重點推介“岳麓山地質科普研學路線”,推動地質科學與旅游文化深度融合,生動展現湖南豐富的地質遺跡與獨特的文化價值。
活動在配樂詩朗誦《沁園春·長沙》中拉開序幕?,F場不僅為“小地質講解員”頒發了聘書,還系統推介了岳麓山“地質+文旅”科普研學路線,通過場景化、互動化的方式,讓地質知識“活”起來。
(相關資料圖)
活動現場(李想 陳友峰/攝)
在“地質+文旅”主題展覽區,公眾可全面了解全省旅游資源普查新發現、岳麓山地質演化歷程、典型地質構造解析等內容。現場還設置了巖彩藝術展示、地質安全知識科普等互動環節。專家通過漫畫與案例,生動講解巖彩創作與防災知識,展現“地質+文旅”的豐富內涵。
巖彩畫體驗區吸引了不少學生親手參與,他們調制礦物顏料,創作巖彩畫冰箱貼,在動手過程中沉浸式感受地質科學的魅力。
巖彩畫體驗區
隨后,作為首批體驗者,來自泰禹小學、天心區實驗小學的學生們從岳麓山標志性景點愛晚亭出發,踏上岳麓山“地質+文旅”科普路線。
沿途,“小地質講解員”以青少年視角引導大家辨識沉積巖構造,解讀數億年前湖南地區古地理環境的變遷痕跡;在第二站戰時指揮部,結合巖體特征,講解岳麓山巖石如何成為天然屏障,以及地質條件與人類活動之間的深層聯系;第三站來到白鶴泉揭開清泉背后的水文地質密碼;第四站“這里曾是一片海灘”點位,以疊層石、海相化石等證據生動再現了滄海桑田的地質巨變。
“小地質講解員”講解(李想 陳友峰/攝)
湖南省地質院相關負責人介紹,本次活動以場景化、互動化的形式,推動地質知識與旅游文化有機結合。未來,將以科普月為契機,持續開展系列科普活動,深化地質科普與文旅產業融合,讓地質科普從“書本”走向“山水”,讓更多人感受湖南地質之美、科學之趣。
關鍵詞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