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富二代”也要力保安全
作者 | 曹安潯
編輯 | 周智宇
(資料圖)
背靠世界500強美的集團,與宇宙房企碧桂園同出身佛山的美的置業,就像一個家底豐厚、自己出來創業的“富二代”,被業內寄予厚望。
但行業深度調整風暴和樓市風向變化,中止了美的置業押注地產開發的攻勢,轉而探索運營與服務,好在美的置業守住了信用,活了下來。
8月30日,美的置業中報業績會上,美的置業高級副總裁王全輝用了很大篇幅,向投資者、債權人自證安全無虞。
守住信用的第一要義是財務的穩健。截至今年6月底,公司三道紅線保持綠檔,剔除預收后的資產負債率降至67.9%,凈負債率為39.8%,現金短債比1.49,加權平均融資成本低至4.68%。
王全輝表示,美的置業有息負債自21年底至今已降低148億元,如今到期兌付壓力非常小,且無美元債;今年美的置業到期公開債務共51.44億元,已如期兌付43.04億元,剩余8.4億元將于9月到期兌付,資金已經儲備好。
中報顯示,截至6月底,美的置業的現金及銀行存款為238.17億元,另外還有未動用的銀行授信1118億元。
美的置業的融資渠道仍較為通暢。作為少數堅守零違約的優質民營房企之一,它不僅是首批獲得“中債增”擔保發債、“第二支箭”首批支持的民營房企,還在近兩年公開市場融資近100億,銀行授信額度合計達到1517億元。
而活下來最關鍵的因素,仍在于公司的基本面、銷售和回籠現金的能力。中報顯示,上半年,美的置業實現合約銷售額406億元,進入行業前二十強;營業收入為363億元,同比增長14.8%;核心凈利潤18億元,同比下降36%,但未虧損。
能夠實現這樣的業績,得益于公司較早調整城市布局。王全輝表示,早在2019年,集團就進行城市能級升級,并向長三角、大灣區兩個經濟群加大布局。
這樣的調整已經反映到財報中。上半年,美的置業合約銷售面積均價增長3%至12653元/平米。此外,大灣區、長三角合計貢獻近7成業績。
總裁郝恒樂表示,未來將繼續優化資產結構,對上海、蘇州、南京、寧波這些城市加大投入,對于其他的城市做一些減法;今年上半年,美的置業土儲面積權益比提升至72%。其中,一二線城市的土儲面積為1922萬㎡,占總土儲的67%。
開源證券指出,在行業格局重塑時期,美的置業積極換倉,聚焦一二線高能級城市,這些城市銷售韌性更強,有利于帶動公司銷售均價逆勢提升,規避風險,提升管理效益。
這也使得美的置業在上半年的信用風暴中安全渡過,甚至還有余力作出一些調轉方向盤的轉型、優化動作,公司持續加碼多元化業務,做強第二盈利曲線。
經營性業務(物業管理和商業運營)方面,上半年物業管理合約面積9100萬平方米,商業運營在營70萬平方米。王全輝預計,這兩項業務2023年將產生收入21億,利潤率10%以上。
此外,美的置業還在大力發揮美的集團的制造業、科技基因,發展裝配式住宅、睿住智能。王全輝透露,MIC模塊預計帶來每年5億港幣左右的業務規模,上半年已經有第一單業務落地了。睿住智能的賽道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培育,2023年預計利潤貢獻在5%以上,達到15億。
對行業大勢和長期的發展計劃,美的置業早已開始思考。郝恒樂表示,當前是公司新舊模式的轉換時期?!拔覀兂浞终J識到賺快錢的時代過去了,現在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是堅持持久戰的思維。我們更多看到的是三到五年,將通過資產負債結構的調整、開發方面一步一個腳印、產品服務的升級、經營型業務的布局,使公司的銷售規模、負債成本穩定,利潤改善,渡過較低的周期”。
在郝恒樂看來,公司手頭的存量項目資源比較充足,能夠支撐今明兩年合理的銷售規模和市場份額。
民營房企信用危機空前嚴峻的當下,美的置業無疑加強了行業對民營房企的信心和期望。強大的母公司背景、穩健的財務和業務布局,使得這個勤勉的“富二代”成為民營房企下半場的生存樣本,助力行業進入一個良性循環的發展新常態。
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,投資需謹慎。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,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、財務狀況或需要。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、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。據此投資,責任自負。關鍵詞: